客服热线:0371-68706561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中药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场”

来源:河南省中药材协会 浏览次数:367发表时间:2019-08-21
 中药企业有了自己的“主场”

规范、创新方能助力“健康中国”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以下正文均简称《通知》)。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中医药行业提出新的要求等背景下,此时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显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并对与中药相关的企业构成重大利好,医联体有望成为中药企业真正的“主场”。但另一方面,中医药行业也需规范发展,不能“带病前行”。

 

下沉基层  精准定位

     一直以来,中药产品在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都有使用,而且,在当前西医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当下,很多中药产品,特别是中成药,大部分是西医开出去的。这就引发了诸多问题,以至于前段时间国家卫健委出台文件对非中医类医师处方中成药进行规范。现在,《通知》提出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并要求在医联体建设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

 

    对于近段时间国家卫健委针对中药行业出台的不同政策,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郑佩分析说,限制西医的中成药处方权更多是从合理用药和医保控费层面考虑,但是并没有“一棒子打死”,西医处方中成药要经过正规的中医药培训,并取得相对证书。从短期来看,该项政策对中药企业发展是利空消息。而《通知》提出的确保中医院在医联体中的地位,更多是预防中医院在医联体中的地位被削弱,是保护中医院的措施。其原因在于紧密型医共体要做到“管办分离”,中医院被牵头的综合型医联体医院托管以后,某些牵头医院领导不懂中医药,难免会在管理和资源投入上厚此薄彼,不利于中医院的发展。

 

    在执业医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医药专委会委员齐正伟看来,中医院医联体的组建与政策支持对中医的整体发展一定是个好事。他说,随着中医院医联体的组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中医院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提升,中医药诊疗的氛围将逐步形成,将给中药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和潜力。

 

   《通知》指出,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齐正伟对此表示,中医药产品在治疗未病、特殊领域、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胃病及各类慢性病的康复、未病的调理等,相应的中成药产品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郑佩也强调,中医药治未病,以及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将给药食同源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具有保健作用的国药准字B产品,以及一些治疗效果明显、疗效确切的治疗型中成药产品,特别是国家基药目录中的中成药产品,带来巨大利好。而药企需要做的是研究好医联体的招标规则和用药需求,积极参与医联体中医药产品采购,同时做好学术推广,让更多的医生了解、使用中医药产品。

 

   《通知》要求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齐正伟就此分析道,过去基层中医药市场不被重视,是因为基层中医医疗资源差、病人少、企业投入产出低等。通过促进中医医联体的建设,让优质的中医资源下沉基层市场,自然基层市场的病人也会多起来,中药企业下沉基层市场也就具备了外在条件。相关企业可借助中医医联体的建设项目,将产品推向基层市场,关键要系统地分析基层市场的疾病特点,并结合产品的类别、独特优势、市场竞争现状、终端覆盖与开发机会等,找到产品的精准定位。

 

    对于中医药下沉基层市场,郑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基层市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及神经系统这六大科室里,中成药产品比较受欢迎。但药品是有准入门槛的,比如685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产品就可以在基层销售。药企如果有基层市场准入条件,最好建立基层销售队伍,通过学术推广开展药品销售工作。”

 

    《通知》还指出,中医医院可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齐正伟就这一点带来的影响分析说,院内制剂将会成为中药市场的新赛点。一方面,本次院内制剂的政策支持,中药企业可以与中医院进行战略合作,利用生产优势为院内制剂代加工,整合院内制剂与企业产品的各自资源优势,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与途径;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讲,医院与企业应该成为竞合关系,先把中医药服务百姓的“蛋糕”共同做大,再在其中分得份额,彼此有竞争但更要谋求合作,形成中医药治疗的良好氛围。但郑佩表示,中医院院内制剂没有经过国家正式批准,只有在医联体内医院之间对医生进行正规的培训,并符合处方条件后,才能进行推广。如果盲目进行推广,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另外,院内制剂只在区域小范围内使用,对中药市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探索实行按人头总额付费等付费方式,并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常见病、多发病、慢病中医药诊疗服务要探索按人头付费。郑佩指出,中医药领域探索按人头付费是对医生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劳务费用支出,和药品关系不大。基层很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病如果能及早治疗,就不会恶化成大病。而国家医改的目的就是“控费、降价”,如果能对居民实行健康管理,提高大家的保健意识,不仅可以降低疾病发病率,还能节约医保资金。“这个工作谁干最合适?基层医生!哪些产品最合适?中药!这就是按人头付费的原因。”齐正伟也分析了在基层对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按人头付费的优点:可以根据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人口数量来规定每个患者的定额标准,管理较为简单、可自觉控制费用。对于按人头付费的方式,药企最关键的是要适应政策要求、顺势而为、做好服务,找到产品的切入点和临床需求点。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这份《通知》,可以看做是国家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举措。但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频发,如之前的中药注射剂“被限”,以及近段时间的三伏贴“被叫停”,等等,都给中医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齐正伟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中药企业在引领中药事业的发展中的确有很多问题需要反思,如:如何监控中药材的来源与质量标准、如何监控药品的不良反应、如何与相关机构联合探索中药循证医学的研究,等等。

 

     对于中药企业该如何化解危机,走出一条规范化发展之路,郑佩支招道,第一,中药企业要调整品种结构,避开国家限制的一些品种;第二,做好临床试验和药理研究,真正弄明白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和治病机理;第三,诊疗规范化,严格按照指南指导用药,不能夸大宣传,做到规范、合理用药,从生产规范到诊疗规范,从用药规范到治疗规范。 

 

     除了规范化发展,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像西药一样寻求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首个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已经挂牌成立、中医院医联体项目即将启动、互联网技术植入、西医医师普及中医药知识被提上日程等。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也强调,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对此,郑佩表示强烈支持,“中医中药理论体系是中医药的‘根’和‘魂’,必须传承。只有在理论基础上注重中医药人才梯队的培养、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和中药剂型的创新,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理论,才能走出中医药创新之路。”齐正伟也对中医药的前景表示看好,“中药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和团队优势,助推中医药事业更好地继承传统、洋为中用、开放创新,走出一条被世界所认可的中国新医学之路。另外,中、西药治疗疾病各有优势,无须相互否定,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是上策。”

 

     除此之外,前段时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推广中药应用成为重点,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多方面涉及中医药,从中可看出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这将给中药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齐正伟表示,中药企业完全可以乘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政策的顺风车,大力协助“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活动的展开,将中医药知识和中药应用普及到基层一线,为“健康中国行动”助力,为中药产品惠及大众助力。对于中药企业该如何抓住其中的机遇,郑佩提出了具体建议:首先,结合“健康中国”的宣传主题,多做一些中医保健养生的宣传活动,通过公益宣传提高企业的品牌力,从而带动企业的产品力;其次,积极参与各级医疗机构产品的集中采购,积极提高产品的可及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药产品;最后,关注慢病、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的治疗型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为“健康中国”助力。

电话: 0371-68706561

邮箱: hnszycxh@163.com

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96号河南医药大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