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西医开中药,如何更稳妥》的文章,使得西医开中药的问题,再次迎来广泛的讨论。
据人民日报报道,西医开中成药,这是中国医疗行业的独有现象,折射出患者临床用药的需求,更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药却可能派上用场,这是中成药受西医青睐的重要原因。因此,七成左右的中成药是西医开的。
对于业界来说,大家更为关注的,除了患者使用受到影响,还有存在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西医开中成药后,给中药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西医不能开中成药,对市场有影响吗?
按照国家卫健委5月22日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共360.7万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仅57.5万人,占整个群体的15.9%。不少人认为,一旦限制非中医类别医生处方,中成药的销售将大受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南京乐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新峰向赛柏蓝表示,自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要求,到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后,会逐渐收紧西医对中成药的处方权,政策从酝酿到落地,预期需要3年时间。3年后,二、三级医院中能处方中成药医生数量将快速下降,中成药营销争夺医生处方权的竞争将白热化,而基层医院由于中成药基药销量占比的要求,将从宽执行给予较长的缓冲期,甚至予以豁免管制。
他认为,将医生对中成药的处方权分类、分级管理的思路,类似于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2004年启动抗菌药物分类分级管理,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进行目录分类管理。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分级原则,将抗生素的处方权分级:非限制使用(住院医师以上,基本就是每个医生都能处方)、限制使用(主治医生医生)、特殊使用(仅限主任医师处方)。
到2012年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省配套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到2015年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历经10年抗菌药物管制,抗菌药物市场出现明显分化,重症特殊实用类抗菌药物增长势头强劲,预防使用类限制级抗菌药物大幅下降,口服非限制类抗菌药物逐渐取代非限制类针剂强势增长。
郭新峰表示,中成药如果沿袭抗菌药物的管制模式,3年政策落地执行明朗后,必然出现分化,刚需性中成药销量稳定并快速增长,普通中药注射剂逐渐被同类口服替代,慢病类中成药渠道下沉基层实现量升价跌,而专科中成药所受的影响则比较小。
▍对中药,是一次机会
有中药企业的医学部负责人告诉赛柏蓝,国家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西医开中成药,这实际上并不是打压中药企业,而是鼓励。这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越来越重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由于很多西医都开不出中成药了,短时间可能会感觉中药受限制,但是长期来看对中药肯定是利好。因为,专业的医生开出专业的处方,对患者、对医院乃至对整个行业都将更有利。
他透露,现在很多中药药企也会要求销售人员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知识,销售人员有向药企反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责任,从这一点看,不管是国家、医院、还是药企,都是希望患者能更好的用对中药,用好中药,整个趋势是呈正向发展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国家对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中药的市场也会随着分级诊疗而改变。
对于中药市场可能变化,郭新峰向赛柏蓝分享了以下见解:
1、刚需型、急救重症中成药应聚焦三级医院,替代普通价值低的中成药实现销量长期增长。
2、普通中药注射剂尤其是逐渐被同类口服替代。
3、专科中药注射剂(如眼科、肿瘤、儿科等)在专科专病领域精耕细作,依然能实现销量稳定。
4、慢病类中成药渠道下沉,在医联体闭环内,专注基层医疗机构,量升价跌,实现销量井喷。
5、专科口服中成药(如儿科、肿瘤等)影响比较小,依然能长期增长。
同时他提到,随着4+7仿制药价格大跌,慢病配备使用率的提升,部分中成药会加速转向零售市场。
正如人民日报所写,“离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就不是中药了”。卫健委的新规定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西医开中药,而是鼓励包括西医大夫在内的“其他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理药性,用好中成药,规范处方管理,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国的中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