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性温,味厚气锐。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疗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炒至深黄色有香辣气。用时捣碎。【炮制】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辛,热。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