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71-68706561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速递 » 产业观察 » 正文

中药涨价成必然?你的中医馆还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6  浏览次数:2379
近年来,支持发展中医药和鼓励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法规纷纷出台,如中医诊所审批备案制、医师多点执业、确有专长考核执业、取消社会办医数量与地点限制、鼓励社会医疗连锁发展、医疗机构制剂备案等,这对于中医馆的发展,用“政策红包雨”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于是,有人惊呼“民营中医馆的春天来了”,社会办中医馆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是否应当反思:社会办中医馆的春天真的到了,还是只是“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毕竟,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民营中医馆的发展:





民营中医馆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现代西医的传入和壮大,导致了目前医疗体系西医成为主流,中医衰落的尴尬局面。虽然国家先后提出“中西医相合”“中西医并重”等原则方针来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但现实中并未实现中西医并重的目标。



而关于社会办医,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是“满足多样化和多层化的需求”。由于中医药本身的特点是“简便廉验”的平民消费,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有独特优势,如果要让中医药走上“多样化与多层次需求”的路子,很可能将“亲民、平民”的中医药推上“贵族、高端”的道路。



国家医疗改革中的重要一项任务就是医药分家,而“分级诊疗、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等重要抓手中,很难有民营中医馆的发展空间,即使政策中有“鼓励将有意愿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的表述,不过公立与民营医疗体系在机制和利益等方面的博弈,民营中医馆要想加入公立医联体难如登天。



名中医人才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民营中医馆的发展,核心资源是中医,而中医目前注册数量仅有几十万人,根本无法满足国民对中医的需求,尤其是名中医的需求。但在国家鼓励社会办中医,鼓励中医创业,硬性要求各医疗机构和社会卫生服务建立中医药馆等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政策鼓励下,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名医与民营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与传统的中医馆等主体之间,关于中医尤其是名中医的人才争夺,将异常激烈。



同时,名医即使请来了,不少民营中医馆的宣传、患者、待遇、对手竞争等原因,使得名医留不住、留不长,这将严重影响中医馆长期、稳定的发展。



虽然不少民营中医馆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培养自己的青年中医,却又存在无师可承的问题,即使有师可承,但培养周期长、投资大、变数多(学成之后另立门户、另投他人),最后成了赔本的买卖。



即使国家给了民间学有专长的人员通过师承的方式,考核授予中医执业资格,但又存在执业地点的限制,无法在城市执业。可见,人才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中医馆的发展,且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



中药涨价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中医馆发展的另一核心因素是中药,“好医加好药,方可成就中医馆”是业内的共识。但因为中药饮片质量良莠不齐等原因,又产生了另一个 “中医亡于中药”的观点,这不得不引起行业的重视。



中药讲究道地,但道地产区的药材产量是有限的,中药涨价成为必然趋势。在供求关系和利益驱使下,行业盲目扩大生产、恶性进行供应链竞争,甚至是以次充好等乱象难以避免,这将给民营中医馆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中医诊所是运用纯中医药手段,利用中医四诊,进行药物或针灸、艾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同质化经营情况比较普遍。而且,非药物疗法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店内增设其他设备、设施,或是代客加工丸散膏丹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负面事件,很可能涉及违规经营、制售假药、非法医疗等法律风险。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馆要想创新发展并不是容易的事。



目前,除浙江等个别地方的民营中医馆可以享受医保统筹报销待遇外,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民营中医馆无法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医保统筹报销待遇,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患者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就诊选择。



不过,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对已进入和欲进入中医馆的民营企业而言,更需要的是在“春天”到来之前,充分积蓄力量,加强行业自律,立足长远,避免短视与功利行为,深入研究国人中医药消费的“痛点”与“堵点”,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以“切实的疗效”为口碑,避免过度商业化宣传。从而重塑行业诚信形象,投向公益,走近社区和百姓,做好中医药传统教育,引导国人中医就诊的意识与习惯,做好人才的“引、留、培”等系统工程,苦练内功,以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经营中医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速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速递
推荐行情速递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