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这9封回函虽然并未完全回复完监管方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但传递出的信息量也足够丰富,ST康美管理层、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保荐人广发证券以及审计方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还在加紧对于各种要求披露信息的核实确认,此次披露的回复也仅涉及到2016年及2017年的相关财务数据重述。
这意味着,这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而对更近的2018年财务数据相关问题的回复,则延迟到了6月5日前进行回复。
虽然回复并不完整,但是借助这些回复中的数据能够看到,近300亿元货币资金会计差错只是一个导火索,由此导火索为线索,康美的未分配利润、存货、收入等一系列业绩指标都将随之改写。而随着这些细节逐一被曝光,能够看到昔日的“白马股”康美已经陷入了泥淖之中。
01
两年抹去近45亿利润
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一借一贷,借贷平衡”,这意味着康美此前公布的货币资金多计的299.44亿元不会凭空进行差错更正,少掉的货币资金必然会在资产负债表或者损益表中拉平,落在资产负债表中则意味着多出需要说明的资产或者多出迟早要偿还的负债,而落在损益表中,则意味着康美“曾经辉煌”的利润将化为灰烬。
9封回函中,此次公布的最关键的信息便是,对截至2017年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多计的去向,进行了清晰的说明,而其中,对于企业经营最为关键的指标未分配利润,受到猛烈冲击。
对2017年年报进行重述情况
对于2016年年报进行重述情况
康美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通过对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康美对2017年未分配利润调减28.11亿元,同时也对2016年未分配利润调减16.69亿元,这意味着一旦会计差错更正成功,康美两年将有合计近45亿元的未分配利润从账上蒸发。
康美2016年、2017年分别赚得净利润33.4亿元、41.01亿元,合计赚得净利润74.41亿元,这意味着这两年赚得的净利润近6成,都白赚了。而2018年,康美实现的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35亿元,这部分利润中有多少会在6月5日前公布对2018年财务数据回函后被改写?曾经的“白马股”康美的赚钱能力,至少失去了一半的气数。
02
多出来超180亿元药材存货,怎么证明?
除去未分配利润,存货成为了康美此次货币资金少记更正里,最主要的“替罪羊”。
康美公告显示,存货截至2017年底少计195.46亿元,这也成为此次近300亿元多计货币资金在差错更正后最主要的去向。
而康美在回复中补充讲到,存货调整主要涉及公司实际已支付但未入账中药材金额183.43亿元,其中涉及到根茎类药材124.54亿元,涉及到滋补类药材59.89亿元,并表示该中药材采购业务为真实采购行为,且交易对手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虚构交易的情况。
对于这一说法,康美的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也确认表示,由于2017年报审计时康美没有提供相关存货的资料,相关存货未入账,也未纳入公司存货管理范围,所以导致2017年报审计时未能发现前期差错。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主要交易对手方为产地农户、市场商户及其他的供应商等,相关的票据信息并不太规范,如何证明和盘点这部分多出来的中药存货,是一个大的问题。此前,便有相关人士指出,医药行业中药材“水分”大,上游为农产品,在开票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而后续,监管方是否会针对存货继续进行问询,值得继续关注。
03
医药上市公司迎来问询风暴
虽然康美是此轮证监会加强财务核查后首家陷入监管风暴的公司,但康美并不是唯一的一家。事实上,从5月至今,已经有数量众多的上市医药企业遭遇到证监会的监管问询。
5月8日,上交所向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出问询函,涉及问题19项,并要求5月17日之前回复;5月10日,上交所向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发出问询函,涉及问题14项,并要求5月21日之前回复;5月12日,上交所向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出问询函,涉及问题14项,并要求在5月22日之前回复;5月12日,上交所对步长制药发出了问询函,而步长制药则在近期发布53页公告文件回应质疑……
5月17日,九州通也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上交所经过对九州通2018 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要求九州通进一步披露关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问题,以解释九州通为何在账户有127亿元的前提之下做高额融资。而5月24日,九州通则发布公告称,公司拥有一定规模的货币保有量,有利于清偿到期债务和履行应付票据相应支付义务。
5月至今,已经有数量众多的上市医药企业遭遇交易所问询检查,而康美无疑是其中最早,也是陷入舆论风暴最深的企业,其“财务暴雷”也有很深的隐含意味。
此轮对医药上市企业问询核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即将到来的《证券法》修订案。就在今年4月20日,时隔两年、一波三折的《证券法》修订草案终于迎来三读。《证券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据业内人士预计,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将成为讨论焦点。
而有投资人就表示,康美药业财务数据300亿元之多的“会计差错”,这是一个信号,接下来上千公司等大股东高位减持完成后,或许也会主动引爆财务数据存在的问题,大家心知肚明,都想赶在《证券法》出台以前最后一趟末班车把“雷”爆完。否则烫手山芋留在身上,以后再暴雷,或许性质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