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启校友于1979年9月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在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工作,1985年8月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习,同年入伍,1992年8月博士毕业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王升启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诊断技术和分子治疗药物研究。
在分子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建立了系列生物芯片新技术,获得国际上第一个基于硅基材料的生物芯片新药证书,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芯片、HLA配型基因芯片和生物战剂检测基因芯片,并获得4项国家和军队特需新药证书;发明了1种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分子检测新技术,这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此类技术。用该技术研制了6种生物战剂实时荧光基因扩增检测试剂盒,其中炭疽芽孢杆菌、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型及霍乱弧菌O139群3种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检定并获得军用特需新药证书,布鲁氏杆菌、土拉杆菌和鼠疫杆菌3种检测试剂盒也已通过军队检定,并获得检验报告。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提供了具有知识产权和生产文号的生物恐怖剂检测产品,为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在分子治疗药物研究领域:基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出了宿主靶标的学术思想,采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和反义核酸等技术,从病毒感染细胞中发现并验证5个抗流感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候选靶标,基于上述靶标筛选到5个抗病毒药物先导结构;发明了一种基于多预测结构的反义药物设计方法和一种基于基因芯片RNaseH原位切割活性的反义药物筛选技术;发明了多个抗病毒、抗肿瘤等反义药物先导结构,其中2个正进行临床前新药研究;提出了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重要“方-证”关系研究策略,并系统地揭示了中药复方丹参有效成分与靶标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16篇,并被广泛引用。
王升启研究员近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8项,其中16项已经授权。共发表论文180篇,其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3篇,累积影响因子169,主编(译)专著4部。获得国家新药证书4项,军队特需新药证书4项,通过检定3项。成果转让6项,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37人。
王升启研究员近五年来承担各类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863”面上项目2项、国家反恐专项课题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总后专项任务1项、院平台建设课题2项。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于1998年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立个人三等功;2000年获得军队杰出人才基金;2000年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2001年被评为军队“学习成才标兵”;2002年课题组立集体二等功(任组长);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军队首批一类岗位津贴;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被评为总后“科技金星”;2004年、2007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2005年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